大放厥詞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基本解釋厥:其;他的。原指極力鋪陳辭藻?,F(xiàn)含貶義;指人夸夸其談大發(fā)議論;而且言不中肯。有時(shí)也指胡說八道。
出處清 趙翼《毆北詩話 蘇東坡詩》:“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p>
唐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學(xué),10 歲以后,他的詩文就受到人們的稱贊。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憑他的才華考取了進(jìn)士。26歲擔(dān)任集賢殿書院正字,替唐王朝編輯、整理圖書,有機(jī)會(huì)閱讀了許多書籍。他主張改革朝政,曾積極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tuán)的活動(dòng)。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現(xiàn)在湖南省零陵縣)司馬,過了10年再貶為柳州(現(xiàn)在廣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歲。 柳宗元的散文豐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簡練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記形象生動(dòng),色彩鮮明。他的論說文縝密謹(jǐn)嚴(yán),條理井然。他的詩風(fēng)清朗疏淡,用功精細(xì)。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學(xué)家韓愈曾寫了《祭柳子厚文》這篇文章,其中用了這樣兩句來贊揚(yáng)柳宗元的文采才華:“玉佩瓊琚,大放厥詞。”意思是說文筆秀美,盡力鋪陳詞藻,美如晶瑩凈潔的玉石。
大放厥詞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放厥詞)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風(fēng)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fēng)馳電掣,不知所由?!?/td>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空穴來風(fēng)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fēng)賦》:“臣聞?dòng)趲煟骸拙鋪沓玻昭▉盹L(fēng)?!?/td> |
奇才異能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td> |
揚(yáng)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yáng)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td>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td>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遁入空門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并不驚異?!?/td>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qiáng)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