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口孺子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例子似你這等黃口孺子,定然不認得,吾是西歧大將軍南宮適。(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huáng kǒu rú zǐ
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ㄖㄨˊ ㄗˇ
繁體黃口孺子
感情黃口孺子是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近義詞黃口小兒
英語babes and suckling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釋)
- 野心勃勃(意思解釋)
- 舉重若輕(意思解釋)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出頭露面(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融會貫通(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戰戰業業(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釋)
- 天網恢恢(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耳聰目明(意思解釋)
- 別有用心(意思解釋)
※ 黃口孺子的意思解釋、黃口孺子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品頭論足 | 見“品頭題足”。 |
震耳欲聾 |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
不過爾爾 | 爾爾:如此如此。不過如此而已。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秣馬厲兵 |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钴S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td> |
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
十全大補 | 藥名。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互通有無 |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無計可施 | 施:施展。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聰明伶俐 | 伶俐:靈活。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雞毛蒜皮 | 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 |
抗塵走俗 | 形容為了名利,到處奔走鉆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