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功補過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出處《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例子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將功補過,以報陛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基礎信息
拼音jiāng gōng bǔ guò
注音ㄐ一ㄤ ㄍㄨㄥ ㄅㄨˇ ㄍㄨㄛˋ
繁體將功補過
正音“將”,不能讀作“jiàng”。
感情將功補過是中性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用于一般過失的人。
辨形補,左部不能寫作“礻”。
辨析將功補過和“將功折罪”;都含有“用功勞來抵償自己所做不好的事”的意思。但“將功折罪”偏重在“罪”;表示“用功勞抵罪”;用在罪犯和其他有罪的人;將功補過偏重在“過”;表示“用功勞補嘗過錯”;用在犯一般錯誤的人。
近義詞將功折罪
反義詞將錯就錯
英語atone for one's past crimes
俄語заглáдить свою ошибку старáтельной работой
日語手柄(てがら)を立てて誤(あやま)ちをつぐなう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小人得志(意思解釋)
- 回心轉意(意思解釋)
- 吉星高照(意思解釋)
- 用智鋪謀(意思解釋)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意思解釋)
- 學以致用(意思解釋)
- 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釋)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釋)
- 故步不離(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釋)
- 禍國誤民(意思解釋)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釋)
- 飽食暖衣(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大勢所趨(意思解釋)
- 豁然開朗(意思解釋)
- 張徨失措(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將功補過的意思解釋、將功補過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饑腸轆轆 |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
今來古往 | 猶古往今來。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理直氣壯 |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湖光山色 |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風風雨雨 |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耳聰目明 |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孤注一擲 | 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后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 |
拆東墻補西墻 | 拆倒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