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訛成蠹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謬誤積久,敗壞人心。
出處唐 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理,而豪猾時逾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于變風,而生徒多墮業;列郡在乎頒條,而干禁或未絕;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風靡,積訛成蠹。”
基礎信息
拼音jī é chéng dù
注音ㄐ一 ㄜˊ ㄔㄥˊ ㄉㄨˋ
繁體積訛成蠧
感情積訛成蠹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絕長續短(意思解釋)
- 揚眉吐氣(意思解釋)
- 訓練有素(意思解釋)
- 亦復如是(意思解釋)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釋)
- 野心勃勃(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貧賤不能移(意思解釋)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黃雀銜環(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黃耳傳書(意思解釋)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斷織勸學(意思解釋)
- 散言碎語(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意思解釋)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釋)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輕重緩急(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積訛成蠹的意思解釋、積訛成蠹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翹尾巴 | 翹:向上昂起。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 |
綠林大盜 | 指聚集山林的強盜。 |
無妄之災 | 無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牽連。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結黨營私 | 營:謀求。互相組成小集團;為謀得個人私利而干壞事。也作“植黨營私。” |
口快心直 |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塵外孤標 | 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土生土長 | 當地生長的。 |
鳳友鸞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 |
踉踉蹌蹌 |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