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冤擿伏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理:治理;擿伏:揭發(fā)隱秘的壞事。伸雪冤屈,揭發(fā)隱秘的壞事。
出處明·徐渭《女狀元》第四出:“這三起事都問得絕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基礎信息
拼音lǐ yuān tī fú
注音ㄌ一ˇ ㄩㄢ ㄊ一 ㄈㄨˊ
感情理冤擿伏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理冤摘伏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以文亂法(意思解釋)
- 奔走相告(意思解釋)
- 驕生慣養(yǎng)(意思解釋)
- 婦人醇酒(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有去無回(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釋)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海底撈月(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吳下阿蒙(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黃耳傳書(意思解釋)
- 勤學苦練(意思解釋)
- 穩(wěn)如泰山(意思解釋)
- 信口開河(意思解釋)
- 牽腸掛肚(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理冤擿伏的意思解釋、理冤擿伏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邇安遠至 |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
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jīng)驗。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所作所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 |
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xiàn)象;現(xiàn)多指用和緩的態(tài)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頓挫抑揚 |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jié)奏。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jié)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拔苗助長 | 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死不開口 | 至死也不說話。指緘口不言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zhàn)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zhàn)功。后指對事業(yè)的辛勤貢獻。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忠果正直 | 忠誠果斷,持正剛直。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