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柔能剛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柔:溫和;剛:剛強。指可以溫和也可以強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0回:“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
例子梁啟超《王荊公傳》第11章:“然有道者,固能柔能剛,能弱能強。”
基礎信息
拼音néng róu néng gāng
注音ㄋㄥˊ ㄖㄡˊ ㄋㄥˊ ㄍㄤ
繁體能柔能剛
感情能柔能剛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性格。
近義詞能剛能柔
英語be able to be facile and obdurat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圓顱方趾(意思解釋)
- 焦頭爛額(意思解釋)
- 十萬火急(意思解釋)
- 繩之以法(意思解釋)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釋)
- 力小任重(意思解釋)
- 殺手锏(意思解釋)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釋)
- 意氣風發(意思解釋)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釋)
- 風流才子(意思解釋)
- 春風風人(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交臂歷指(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學而優則仕(意思解釋)
- 有求必應(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能柔能剛的意思解釋、能柔能剛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明知故問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上進。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黃鐘毀棄 | 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爭事端。 |
鳳友鸞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