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末景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同“桑榆暮景”。
出處清·顧炎武《與李霖瞻書》:“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基礎信息
拼音sāng yú mò jǐng
注音ㄙㄤ ㄩˊ ㄇㄛˋ ㄐ一ㄥˇ
感情桑榆末景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垂老之年。
近義詞暮景桑榆、桑榆暮景、桑榆暮影
英語old age(the evening of one's lif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道骨仙風(意思解釋)
- 殘花敗柳(意思解釋)
- 秋水伊人(意思解釋)
- 滿腹經綸(意思解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意思解釋)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釋)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陰陽怪氣(意思解釋)
※ 桑榆末景的意思解釋、桑榆末景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響答影隨 | 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談。 |
簞瓢屢空 |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膽寒發豎 | 形容恐怖之極。 |
出頭露面 |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也指在眾人面前出風頭表現自己;又常因出現于公共場合而出名。還指出面活動、做事、講話。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經緯天地 | 經:絲織品的直線;緯:絲織品的橫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賢母良妻 | 見“賢妻良母”。 |
湖光山色 |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