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身成仁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yè)而犧牲。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例子若得著死難者的熱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們的蹤跡,殺身成仁了。(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
基礎(chǔ)信息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
注音ㄕㄚ ㄕㄣ ㄔㄥˊ ㄖㄣˊ
繁體殺身成仁
正音“仁”,不能讀作“yín”。
感情殺身成仁是褒義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辨形“仁”,不能寫作“人”。
辨析殺身成仁和“視死如歸”;都含有“為了正義事業(yè)而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意思。但殺身成仁含有“成全仁德”的主義;“視死如歸”沒有。
謎語桃子破肚
近義詞舍生取義、視死如歸
反義詞貪生怕死、茍且偷生
英語die a martyr to a noble cause
俄語отдáть жизнь за прáвое дело
日語艖(み)を殺して仁(じん)をなす
德語sich für eine gerechte Sache opfern
法語sacrifier sa vie pour remplir son devoi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釋)
- 學(xué)貫中西(意思解釋)
- 素昧平生(意思解釋)
- 進本退末(意思解釋)
- 安于現(xiàn)狀(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學(xué)而不厭(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歸十歸一(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道山學(xué)海(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學(xué)而優(yōu)則仕(意思解釋)
- 穩(wěn)如泰山(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伸手不見五指(意思解釋)
- 歐風(fēng)美雨(意思解釋)
※ 殺身成仁的意思解釋、殺身成仁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奉命惟謹 |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
懸而未決 | 一直拖在那里,沒有得到解決。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tài)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吸血鬼 |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錢財、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 |
論黃數(shù)白 | ①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shù)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弦外之響 | 比喻言外之意。 |
有去無回 | 只有出去的,沒有回來的。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蝶粉蜂黃 |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fā)誓。表示態(tài)度堅定或忠誠。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jīng)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zāi)。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沖鋒陷陣 |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沖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zhàn)英勇。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diào)自然清新。后比喻醫(yī)術(shù)高明。 |
風(fēng)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fēng)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jié)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