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方之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古謂不知禮法的人。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
基礎信息
拼音wú fāng zhī mín
注音ㄨˊ ㄈㄤ ㄓ ㄇ一ㄣˊ
繁體無方之民
感情無方之民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流言蜚語(意思解釋)
- 龍飛鳳舞(意思解釋)
- 滿天星斗(意思解釋)
- 落葉歸根(意思解釋)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釋)
- 揮霍無度(意思解釋)
- 窮鄉僻壤(意思解釋)
- 人心歸向(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顧影弄姿(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氣吞牛斗(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眾所瞻望(意思解釋)
- 撥亂濟危(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逢人說項(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踉踉蹌蹌(意思解釋)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釋)
- 一彈指頃(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無方之民的意思解釋、無方之民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禍絕福連 | 指災禍消失,好運接連不斷。 |
一路風塵 | 形容旅途辛苦。 |
付之一炬 |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舉重若輕 |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天之驕子 | 驕子:寵兒。老天爺的寵兒。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指條件極其優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觸目皆是 |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壞事;自己受害。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法不阿貴 |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狂風暴雨 | 大風大雨。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 |
黃鐘毀棄 | 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 |
出師不利 |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