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知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知易行難”學說相對。也稱知難行易。
出處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
例子說行易知難,真是確切不移。葉圣陶《某城紀事》
基礎信息
拼音xíng yì zhī nán
注音ㄒ一ㄥˊ 一ˋ ㄓ ㄋㄢˊ
繁體行易知難
感情行易知難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道骨仙風(意思解釋)
- 力所能及(意思解釋)
- 反復無常(意思解釋)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釋)
- 人面獸心(意思解釋)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當仁不讓(意思解釋)
- 鑿壁借光(意思解釋)
- 夜深人靜(意思解釋)
- 膽如斗大(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口墜天花(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牛驥同槽(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意思解釋)
※ 行易知難的意思解釋、行易知難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好說歹說 |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
幫倒忙 | 指主觀上想幫忙,實際上卻起了反作用。 |
多才多藝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
默不做聲 | 默:沉默。沉默不說一句話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不得而知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母夜叉 | 比喻兇悍的婦女。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個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絕境、絕路。 |
報讎雪恨 |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參見“報仇雪恨”。 |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
獨占鰲頭 | 鰲:傳說中的大海龜、海鱉。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
讀書三到 |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