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二凈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例子從前學過的一點天文學知識,長期不用,早忘得一干二凈。
基礎信息
拼音yī gān èr jìng
注音一 ㄍㄢ ㄦˋ ㄐ一ㄥˋ
繁體一干二凈
正音“干”,不能讀作“gàn”。
感情一干二凈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補語;形容十分徹底。
辨形“凈”,不能寫作“靜”。
辨析一干二凈與“一塵不染”有別:一干二凈多用作補語;“一塵不染”可作謂語、定語、補語。
謎語三杯落肚;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近義詞一塵不染、窗明幾凈
反義詞烏煙瘴氣、骯骯臟臟、邋里邋遢
英語thoroughly(root and branch; altogether; completely)
俄語нáчисто(без остáтка)
德語restlos(gründlich)
法語parfaitement(faire place nett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止戈為武(意思解釋)
- 風言影語(意思解釋)
- 輕而易舉(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費盡心機(意思解釋)
- 活蹦亂跳(意思解釋)
- 銷聲匿跡(意思解釋)
- 主憂臣勞(意思解釋)
- 安步當車(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氣象萬千(意思解釋)
- 黃雀銜環(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將伯之呼(意思解釋)
- 各行各業(意思解釋)
- 交臂歷指(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坐懷不亂(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豐功偉績(意思解釋)
※ 一干二凈的意思解釋、一干二凈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正本溯源 |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溯:尋找。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 |
后繼有人 | 繼:繼承。指后面有繼承的人。 |
無妄之災 | 無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牽連。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頂嘴;稽:爭論;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抓住對方話把;反過來責問對方。 |
首身分離 |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逸游自恣 | 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兵無常勢 | 兵:戰爭;常:常規、不變;勢:形勢。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 |
躡手躡腳 |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十全大補 | 藥名。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鳳協鸞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前仆后繼 | 仆:倒下;繼: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