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處《詩經 王風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例子魯迅《彷徨·孤獨者》:“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滿眼是凄涼和空空洞洞,不但器具所余無幾了。”
基礎信息
拼音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注音一 ㄖˋ ㄅㄨˋ ㄐ一ㄢˋ,ㄖㄨˊ ㄍㄜˊ ㄙㄢ ㄑ一ㄡ
繁體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感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中性詞。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近義詞一日三秋
英語A day absent from you is like three season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南轅北轍(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誅求無度(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自強不息(意思解釋)
- 明爭暗斗(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意思解釋)
- 口墜天花(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解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浪費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存而不議 | 存:保留;議: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
拳頭產品 | 比喻企業特有的、別人難以勝過的看家產品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腦瓜不靈 | 指人不聰明,思想轉不過彎來。 |
條入葉貫 | 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
舊愛宿恩 | 舊: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愛和恩情。 |
孫龐斗智 |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
及時雨 | 指莊稼正需要雨水時下的雨。比喻適時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