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動地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震動了天地。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蕩,濤涌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例子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1回:“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
基礎信息
拼音zhèn tiān dòng dì
注音ㄓㄣˋ ㄊ一ㄢ ㄉㄨㄥˋ ㄉ一ˋ
繁體震天動地
感情震天動地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聲勢極大。
辨形“震”,不能寫作“振”。
辨析震天動地與“驚天動地”有別:震天動地側重于形勢;“驚天動地”側重于形容影響。
近義詞驚天動地、震天駭地
反義詞無聲無息
英語shake heaven and earth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不可多得(意思解釋)
- 遏惡揚善(意思解釋)
- 聞聲相思(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目不轉睛(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漚沫槿艷(意思解釋)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釋)
- 過而能改(意思解釋)
- 婆婆媽媽(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坐懷不亂(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華不再揚(意思解釋)
- 無聲無息(意思解釋)
- 光怪陸離(意思解釋)
- 馳魂宕魄(意思解釋)
- 反戈一擊(意思解釋)
- 善自為謀(意思解釋)
- 進退維谷(意思解釋)
- 井中視星(意思解釋)
- 云游天下(意思解釋)
- 二缶鐘惑(意思解釋)
※ 震天動地的意思解釋、震天動地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噓寒問暖 | 問冷問熱;口可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形容對別人的生活非常關心。噓:緩緩吹氣。 |
憂喜交集 |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陌路相逢 |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寫下字據保存進來,以作憑證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忠果正直 | 忠誠果斷,持正剛直。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