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出處《尚書 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p>
例子現在提出這問題,蓋亦知易行難,遂只得空口說白話,而望墾辟于健者也。(魯迅《準風月談 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yì xíng nán
注音ㄓ 一ˋ ㄒ一ㄥˊ ㄋㄢˊ
繁體知易行難
感情知易行難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看似容易做時難。
近義詞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反義詞行易知難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眼淚洗面(意思解釋)
- 定時炸彈(意思解釋)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釋)
- 白費心機(意思解釋)
- 死要面子(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鑿壁借光(意思解釋)
- 臨危受命(意思解釋)
- 遁入空門(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姹紫嫣紅(意思解釋)
- 百無一是(意思解釋)
- 海底撈月(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黃耳傳書(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釋)
※ 知易行難的意思解釋、知易行難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齒牙為禍 | 齒牙:比喻讒言。指讒言撥弄,造成災禍。 |
一絲不茍 | 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
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遥合?;懶:懈怠。 |
聞聲相思 | 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目光短淺 | 缺乏遠見卓識的、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
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別人的歡心。迎合世俗,取悅于人。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有去無回 | 只有出去的,沒有回來的。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
動蕩不定 |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td>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口墜天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后遂以“口墜天花”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華,同“花”。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F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F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