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賊捉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jù)。
出處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臟,捉捉雙?!穗m俚言,極為有道?!?/p>
例子捉賊捉贓,捉奸見雙。又無證見,如何斷得他罪。(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五)
基礎(chǔ)信息
拼音zhuō zéi zhuō zāng
注音ㄓㄨㄛ ㄗㄟˊ ㄓㄨㄛ ㄗㄤ
繁體捉賊捉贜
感情捉賊捉贓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做事必須要有證據(jù)。
近義詞捉奸捉雙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定時炸彈(意思解釋)
- 勞燕分飛(意思解釋)
- 滿滿當(dāng)當(dāng)(意思解釋)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釋)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意思解釋)
- 夫唱婦隨(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釋)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釋)
- 禍國誤民(意思解釋)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經(jīng)史百子(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天網(wǎng)恢恢(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斗轉(zhuǎn)星移(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釋)
- 舉足輕重(意思解釋)
- 人盡其才(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捉賊捉贓的意思解釋、捉賊捉贓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阿諛奉承 | 阿諛: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奉承:恭維;討好。巴結(jié)拍馬;說恭維人的話;向人討好。 |
此一時彼一時 | 指時間不同,情況亦異,不能相提并論。 |
黃臺之瓜 |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靡所底止 | 謂沒有止境。 |
防患于未然 | 患:災(zāi)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fā)生之前。 |
斗唇合舌 | 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
安安靜靜 | 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biāo)。后用以指休戰(zhàn)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yuǎn)流傳下去;永遠(yuǎn)不會磨滅?!?/td>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xiàn)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xué)識尚淺。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 樹要靜止,風(fēng)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zhàn)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zhàn)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chǎn)豐富。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tài)失常,失去自制。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fā)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guī);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jù)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