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詞語解釋
道德[ dào dé ]
⒈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
例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英morals; ethics;
⒉ ?合乎道德的。
英moral;
引證解釋
⒈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引《韓非子·五蠹》:“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后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唐 韓愈 《原道》:“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⒉ ?老子 《道德經》的省稱。
引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謁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瓚 《康素子雜言》詩:“《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⒊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
引《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
《水滸傳》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惱犯了你,你因何夜來越墻而過,入來把斧劈我?若是我無道德,已被殺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忽二女鬼現燈下,向僧作禮曰:‘師等皆飲酒食肉……煩師傳語主人,別延道德高者為之,則幸得超生矣。’”
國語辭典
道德[ dào dé ]
⒈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范與準則。
引《易經·說卦》:「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近品德 德性
英語virtue, morality, ethics, CL:種|種[zhong3]
德語Moral
法語morale, éthique
分字解釋
※ "道德"的意思解釋、道德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十二、在國際交往中,一些國家中的一些官員自以為是,飛揚跋扈,不尊重他國人民,橫加指責,是缺乏最起碼道德的表現。
2.”顯然,倘若就玄言詩論玄言詩,認識就必然局限在“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的傳統觀點范圍內。
3.典權是我國獨有的不動產物權制度,歷史悠久,體現了中華民族濟貧扶弱的道德觀念。
4.社會強烈呼喚道德、良知、求真、向善、自利利他的中國精神。
5.一個愛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為追究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輿馬爭飲,座無虛席,只為聽一場關于道德的辯論;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卻紀念兩個著書立言的人……什么樣的社會才允許這樣的事情?那必定是一個認識文明、尊重文明的社會,八百年前的中國。
6.正在回家的路上背后有人無緣無故地把我推倒,然后逃跑了,害得我摔跤了,這樣的人都有真是沒道德。
7.希望我們都可以領悟道德的真諦,并且如人們所愿:讓美好錦上添花,讓腐朽化為神奇。
8.尊師重教人人講,啟蒙老師名聲揚。教學育人功勞大,培養人才做貢獻。不辭辛苦教學忙,愛教促學風格高。風雨無阻事業強,助學為樂道德觀。.教師節來到,敬祝老師過一個愉快、舒心、輕。
9.訓練年輕一代投入生活,應當不只是讓其掌握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在于形成未來的人所必需的道德品質。因此,不能不談許多學校教育工作中都存在的一個嚴重缺點,這就是:在對勞動的心理、道德培養上,學生的基本注意力被引向成為哪一行的人,而不是被引向成為怎樣的人的問題。
10.道德就是對一個人認識的標準,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保證。
相關詞語
- dào zàng道藏
- lì dào yuán酈道元
- zhī dào知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能說會道
- jiào dào叫道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遺范
-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
- nán dào難道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jiǎ sì dào賈似道
- dào guāng道光
- bā zhèng dào八正道
- shuō dōng dào xī說東道西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dào jiào道教
- 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聲載道
- bái yī dào白衣道
- gàn dào干道
- tóu tóu shì dào頭頭是道
- wèn shí dào bǎi問十道百
- dào yì道義
- yín dào淫道
- huà dào化道
- shè huì gōng dé社會公德
- zhì tóng dào hé志同道合
- dōng dào東道
- dào shì道士
- měi dé美德
- zhèng dé正德
- dào huì sī道會司
- shí dào食道
- dào tóng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