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máo suì zì jiàn,毛遂自薦是褒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怎么讀
注音ㄇㄠˊ ㄙㄨㄟˋ ㄗˋ ㄐ一ㄢˋˊ
繁體毛遂自薦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例子我作毛遂自薦,居然被校長核準了。這樣才勉強捱過難關。(鄒韜奮《經歷 深摯的友誼》)
正音“遂”,不能讀作“suí”。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辨形“遂”,不能寫作“逐”。
辨析毛遂自薦與“自告奮勇”有別:毛遂自薦有自我推薦的意思;“自告奮勇”則含有自己主動承擔某件事的意思。
歇后語孫猴子作官
謎語自己推舉自己
近義詞自告奮勇
反義詞自慚形穢
英語volunteer for a task
俄語вызывáться добровольно
日語自己推せんすること
法語se recommander,se présenter soi-même(offrir ses services)
※ 成語毛遂自薦的拼音、毛遂自薦怎么讀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 與(毛遂自薦)相關的成語及拼音:
炒魷魚 | 因魷魚一炒就卷起來,比喻卷鋪蓋。指解雇。 |
付之一炬 |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
丑聲遠播 |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壽元無量 | 壽元:壽命;無量:沒有限度。祝人長壽的頌辭。 |
親上成親 |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
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窮愁潦倒 |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形容貧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樣子。亦作“羈愁潦倒”、“潦倒窮愁”。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英雄所見略同 |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
最近成語拼音查詢:
更多成語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