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
南歸。唐代。張籍。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寧。行車未及家,天外非盡程。骨肉待我歡,鄉(xiāng)里望我榮。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人言苦夜長,窮者不念明。懼離其寢寐,百憂傷性靈。世道多險薄,相勸畢中誠。遠游無知音,不如商賈行。達人有常志,愚夫勞所營。舊山行去遠,言歸樂此生。
[唐代]:張籍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寧。行車未及家,天外非盡程。
骨肉待我歡,鄉(xiāng)里望我榮。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人言苦夜長,窮者不念明。懼離其寢寐,百憂傷性靈。
世道多險薄,相勸畢中誠。遠游無知音,不如商賈行。
達人有常志,愚夫勞所營。舊山行去遠,言歸樂此生。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甯。行車未及家,天外非盡程。
骨肉待我歡,鄉(xiāng)裡望我榮。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人言苦夜長,窮者不念明。懼離其寢寐,百憂傷性靈。
世道多險薄,相勸畢中誠。遠遊無知音,不如商賈行。
達人有常志,愚夫勞所營。舊山行去遠,言歸樂此生。
唐代·張籍的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 張籍的詩(387篇) 〕
明代:
黃廷用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
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
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宋代:
魏野
蜀客貧游晉,山川木落空。
軍閑無虜寇,俗儉有堯風(fēng)。
蜀客貧遊晉,山川木落空。
軍閑無虜寇,俗儉有堯風(fēng)。
宋代:
許安仁
瓦爐柏子裊殘煙,午夢醒時一暢然。不悟功名負終老,荒山饑走又三年。
瓦爐柏子裊殘煙,午夢醒時一暢然。不悟功名負終老,荒山饑走又三年。
宋代:
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清代:
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guān)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fēng)信緊,還欹茸帽。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guān)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fēng)信緊,還欹茸帽。
明代:
高攀龍
千山皓兮方曉,五湖冰兮復(fù)雪。盡大地兮無瑕,如寸心兮不涅。
千山皓兮方曉,五湖冰兮複雪。盡大地兮無瑕,如寸心兮不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