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在知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ì zài zhī xīn
基本解釋以知心交心為貴,指朋友之間心心相印。
貴在知心的典故
管仲年少生與鮑叔牙是好朋友,管仲經常騙取鮑叔牙的財物,后因鮑叔牙跟隨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小白和糾爭位,管仲射中小白。小白即位后為齊桓公,鮑叔牙推薦管仲為丞相,管仲感嘆:“知我者鮑叔牙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貴在知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假公濟私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