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桃源送人。唐代。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唐代]: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複花。
譯文
進入幽靜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雞犬處處,是那秦時人家。
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注釋
幽遐:僻遠;深幽。
耶:文言疑問詞,相當于“呢”或“嗎”。
本詩所引武陵,自然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源??梢哉f整首詩都是從其中化出。
陶淵明作《桃源記》,云:‘源中人自言,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自是之后,詩人多賦《桃源行》,不過稱贊仙家之樂?!蔽淞曛谔以?,不僅在唐詩中得以繼承和發展,而且對于初唐的山水田園詩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一些“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不僅具有更浪漫的想象空間和絢麗色彩,而且還產生了神奇詭異的仙化意象。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當時唐朝社會道教盛行,再加上富裕的生活和繁榮昌盛的社會使得人們追尋心靈深處中對于生命短暫的憂郁。因此,許多篤信道教的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常常會描寫他們近乎幻覺式的想象。據劉中文先生考證,在現存的唐人詩詞中,以“桃花源”為題的作品達21題24首之多,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唐代·包融的簡介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
? 包融的詩(9篇) 〕
宋代:
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裡,棹歌一曲在康衢。
近現代:
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宋代:
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清代:
易順鼎
皓魄西生易沒,長江東去難還。多少精靈來更往,總在寒云斷葦邊。
一燈紅不然。
皓魄西生易沒,長江東去難還。多少精靈來更往,總在寒雲斷葦邊。
一燈紅不然。
宋代:
吳芾
湖邊策杖步新晴,陡覺胸襟萬慮平。
老去不須防意馬,靜中已是息心兵。
湖邊策杖步新晴,陡覺胸襟萬慮平。
老去不須防意馬,靜中已是息心兵。
清代:
鄭獻甫
亭皋一葉下,村落暮寒生。落日到鴉背,流云帶雁聲。
間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秋色散平楚,蕭蕭各自驚。
亭臯一葉下,村落暮寒生。落日到鴉背,流雲帶雁聲。
間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秋色散平楚,蕭蕭各自驚。